课程简介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激烈的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基于此种认识,本团队以创新思维培育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本课程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开展“课程思政”改革,致力于创新思想的传播,追逐创新思维方法的奥妙。课程从“激发精神-树立意识-养成习惯-掌握方法-培育思维-完成实训”六个层次实现课程目标。
课程目录
-
课程学习资料
-
项目一:创新,让世界更美丽
-
项目二:创新,你准备好了吗?
-
项目三:创新有法,但无定法
-
项目四:走进创新思维训练营
-
项目五:扫除创新思维的障碍
-
项目六:产品创新与成果保护
课程标准
《创新思维开发与训练》课程标准
一、课程名称
《创新思维开发与训练》
二、适用专业
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设计与工艺、民族服装服饰设计、其他适用专业
三、课程分析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创新思维开发与训练》是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通识类创新创业选修课。课程以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紧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创新之美”“创新之力”“创新之思”“创新之法”等思政元素融入其中,致力于创新思想的传播,追逐创新思维方法的奥妙、教学生学会从新的视角思考问题、用创新思维方法观察问题,用创新方法解决问题。结合所学专业,产生创意、创新、创造成果。提升其专业能力,为专业服务。对学生树立创新意识,提高分析、解决现场问题的能力及利用创新技法实施发明创造具有指导性作用,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一线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四、培养目标
1.教学目标
本课程设定的培育对象和对应目标包含业内业外两类对象:
(1)针对服装设计专业的业内对象,通过课程提升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素质,搭建起相互交流的平台,提高他们进阶研修的起点。
(2)针对艺术院校的选修生与社会各领域的服饰的爱好者,通过课程获得比较全面的知识积累和技能体验,丰富文化生活,或培育他们成为潜在的民族服饰研究者或设计师。
2.能力目标
(1)养成思考习惯和创新习惯,善于捕捉身边的“新”,善于通过思考在头脑中产生“新”;
(2)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及创新方法的应用能力。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多向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3)主动思考方法,针对不同的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完成创新实践,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开展创新思维训练。
3.素质目标
(1) 树立创新意识,产生投身创新的意愿和渴望,结合自己的专业提出创新的方向,参与创新项目;
(2)通过项目活动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理念、积极主动的创新意识,使其具备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
(3)培养个性品质、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内容与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思路
(1)以创新能力训练为核心,构建项目化课程体系
将原知识、能力、素质并列结构改为知识→职业技能→职业能力→职业素质的逻辑结构。课程体系由六个项目26个任务组成。
(2)以情景、案例为载体、以典型工作过程设计教学项目内容
本课程项目内容的设计都与创新能力、创新思维的典型工作情景密切相关,提高学生参与度。
(3)加强校企合作,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教师实践能力高低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课程教师期坚持下企业轮岗实习,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为教学过程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历。同时,利用寒暑假期间,安排教师深入企业一线,进行挂职锻炼和访问工工作。通过培训和锻炼,增强了教师的实践能力,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进而推动了本课程的改革。
(4)以能力在实践中培养的特点设计教学方法和训练方法
本课程按照“行为导向”“因材施教”原则,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依据课时安排,教学的实施采取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思路。精心设计教学情境,采用分组教学,以完成真实、典型的工作任务带动课程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所需的获取信息、设计方案、制定操作规程、操作等完整实践过程,掌握职业技能、获取专业知识,构建自己的能力和知识体系。
(5)开展创意设计大赛,强化学生创新能力
对“大赛”积极参与有助于理解与提高创新能力,有助于在课程教学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
序号 | 训练项目 | 教学内容 | 实训要求 | 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点 |
1 | 项目一: 创新让世界更美丽 | 任务1:开启创新之门; 任务2:领略创新之美; 任务3:见证创新之力 | 1.理解创新的内涵; 2.引导学生树立开阔的事业; 3.提升对创新的认识。 | 创新驱动战略 |
2 | 项目二:创新,你准备好了吗? | 任务1:意气风发,整装待行 任务2:打破常规,培养创新意识 任务3:揭开面纱,形成创新思维 任务4:一路前行,提升创新能力 任务5:潜心修炼,锻造创新精神 | 1.理解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思维等的的含义、特征以及价值 2.理解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思维等的构成 3.全面提高创新意识,掌握培养创新精神的方法 | 创新精神 创新素养 |
3 | 项目三 创新有法,但无定法 | 任务1:创新方法的内涵 任务2:头脑风暴法 任务3:奥斯本检核表法 任务4:组合创新法 任务5:提喻法 任务6:TRIZ创新法 | 1.了解头脑风暴法、组合法、检核表法、提喻法、TTRIZ创新法内涵 2.掌握头脑风暴法、组合法、检核表法、提喻法、TRIZ创新法步骤和技巧 3.明确头脑风暴法、组合法、检核表法、提喻法、TRIZ创新法的注意事项和适用范围、优缺点 4.对头脑风暴法、组合法、检核表法、提喻法、TRIZ创新法等产生兴趣,并能在创新实践中加以运用 | 实践出真知 |
4 | 项目四 走进创新思维训练营 | 任务1:联想思维训练:寻找意外的关联 任务2:发散思维训练:由1到100 任务3:聚合思维训练:从100到1 任务4:灵感思维训练:可遇不可求 任务5:直觉思维训练:偶然、突然的“顿悟” 任务6:逻辑思维训练:保持冷静理性 | 1.理解发散思维、聚合思维、联想思维、直觉思维、领高思维、逻辑思维等的含义、特征、类型 2.掌握发散思维、聚合思维、联想思维、直觉思维、领高思维、逻辑思维等训练3.对发散思维、聚合思维、联想思维、直觉思维、灵感思维、逻辑思维等产生兴趣,并能在创新实践中加以运用
| 改变原有的思维模式,拓宽思路,提高认知水平 |
5 | 项目五 扫除创新思维的障碍 | 任务1:是什么堵上了我们的“聪明眼” 任务2:突破框框思维的困惑 任务3:营造创新思维的环境 | 1.了解思维定势、思维偏见的含义、类型 2.通过分析身边的思维定势和思维偏见现象,理解创新思维的故障和营造创新思维环境的重要性 3.掌握突破颠覆常识、消除偏见、挑战权威等途径 4.在遇到问题时能够突破自己的思维障碍 5.改变学生原有思维模式,拓宽思路,提高认知水平 | 1.掌握突破颠覆常识、消除偏见、挑战权威等途径 2.在遇到问题时能够突破自己的思维障碍 3.改变学生原有思维模式,拓宽思路,提高认知水平 |
6 | 项目六 产品创新与创新成果保护 | 任务1:产品创新 任务2:创新成果保护 任务3:创新成果转化 | 1.理解产品创新、创新成果保护、创新成果转化的含义、类型等; 2.掌握产品创新的流程、步骤、方法; 3.了解创新成果保护、转化的相关法律法规 | 1.创新成果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对产品创新方向和模式的把握能力 |
四、教学实施
因本课程设定的培育对象包含业内业外两类对象——针对服装设计专业的业内对象和针对艺术院校的选修生与社会各领域的少数民族服饰的爱好者,所以在教学中建议可以分两种实施类型。
1.具备教室、实训空间设备进行现场教学条件的:以现场授课+演示+实训方式进行教学,按进程计划进行讨论、口-笔试,现场操作和虚拟操作技能实习,由“考核评审团队”进行评估。
2.不具备教室、实训空间设备进行现场教学条件的:以网络远程方式进行教学,按进程计划进行讨论、笔试和虚拟操作技能实习,由“考核评审团队”进行网络远程评估。
五、教学效果评估
作为选修课,本课程考核满分为100分,考核办法为超星学习通实施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考核相结合,由网络学习成绩、结课考试成绩、课程思政考核成绩三部分组成,其中网络学习成绩占50%,结课考试成绩占40%,课程思政考核占10%。
1.网络学习成绩:教师在超星学习通中进行设定,内容包括微课学习、进阶练习完成情况、其他学习任务完成情况等,每项考核分值全程记录在超星学习通系统中。依托本系统,能较好的记录下学生的视频观看时长、完成度、练习完成情况、学习效果等,形成的每一次学习成绩都准确、完整、科学,教师能及时掌握学习者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
2.结课考试成绩:教师通过超星学习通制卷,以在线测试形式开展,题型主要有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填空题、简答题组成,前四者为客观题,系统自动阅卷。简答题以案例分析、问答等为主,教师在线阅卷和计分,系统最后统计出考试成绩。
3.课程思政考核:该部分10分,主要由创新创意实践活动(5分)和课程思政网络测试(5分)相结合。其中学生在各级各类设计大赛、创意大赛等创新创业第二课堂活动中获得较好成绩或获得证书,酌情给与加分,最高可获得5分。
六、教学资源
《创新思维开发与训练》课程教材选用表
序号 | 教材名称 | 教材类型 | 出版社 | 主编 | 出版日期 |
1 | 大学生创新创业实务 | 湖南大学出版社 | 杨丽敏 | 2021年5月 |
《创新思维开发与训练》课程参考教材选用表
序号 | 教材名称 | 教材类型 | 出版社 | 主编 | 出版日期 |
1 | 你没有听过的创新思维课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王竹立 | 2015年11月 | |
2 | 创新思维 | 航空工业出版社 | 蒲济林 邓辉 | 2017年1月 |
《创新思维开发与训练》课程数字化资源选用表
序号 | 数字化资源名称 | 资源网站 |
1 | 王效杰(深圳职院):创新思维(智慧职教) | https://www.icve.com.cn/portal_new/courseinfo/courseinfo.html?courseid=5bw3apypfizmpj0a1zvdda |
2 | 吴维(深圳职院):创新思维(智慧职教) | https://www.icve.com.cn/portal_new/courseinfo/courseinfo.html?courseid=nvmtayonwa5lvenxj67rvw |
七、其他说明
1.本课程标准在使用过程中,要根据教学情况进行不断地完善与修订。
2.任课老师可以根据学习情况,制定、设计更加详细、完善的教学方案。
3.任课教师在实施课程教学中,还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制定教案,进行详细的实训项目设计,以保证课程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